在自己的互联网栖息之地留存一些东西。
互联网在给我们普通人带来方便的同时最大的一个作用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留存」。
个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在互联网世界中数据库和服务器就像是我们保存历史片段的「柜子」,这些柜子在当前看来可能作用并不大,它就放在那里,但试想五十年过后,它没有突然消失也没有被 Delete,还存在于千里之外的服务器里面,我们仍然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并看到这些东西,那这些东西就变得弥加珍贵,同时这些虚拟的文件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这点是石国鹏老师给我的启发)
在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发布我的第一篇微信推文。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了,但是我的惰性使我并没有发布几篇文章,还好微信官方还保留着我的账号,时间过得很快,留下的东西就变得很珍贵,快餐文化当道的时代似乎已经没有人在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创作了。这一点都不奇怪,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但以最低的成本在互联网上面进行创作并留存也是可能的,这正是我今后要做的事情。
今年年中开始,我在 WordPress.com 上面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动态博客网站并发布了一些内容,但是免费用户的页面会被官方加上他们自己的广告,当然还有其他种种的限制,付费即可消除大部分限制,但对于我这种的非商业性质的博客来说,一旦付费,之后的每个月份或者年份都必须续订(个人套餐为 456 港币/年),否则官方就会删除该账号的所有内容,因此我一直停留在免费套餐,这样最起码官方不会突然就删除你的账号,可以待之后有商业性方面的打算后再升级站点,之前的内容也会得到保留,所以这是我目前的一个想法。(搭建博客的最初想法是源于王跃琨)
近来我去参加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面试,虽然没有被录取,但是也得到一些启发和感想。我是一个特别注重原创性的人,那天面试那位 HR 问我做数码评测最注重什么,我回答说「原创性」吧,然后就没回音了,当然没有被选中跟很多因素有关,但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毕竟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哪有那么轻易改变。随后呢我就把我很久都没有发过文章的公众号翻了出来,换上新头像,换上新名字,准备在以后跟自己的博客同步发布一些各种各样的内容,不光是科技相关的东西。
前些天我在 bilibili 用户 Happyaddone 那里看到了他借助 GitHub page 和一款拥有图形界面的静态博客写作工具 Gridea 搭建了自己的静态博客,我也尝试搞了一个,虽然这个过程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所以很快就搭建完成并把原来的 WorldPress 上面的内容迁移了过来,但是在测试的时候发现访问速度和加载速度非常不理想,而且我的图片直接从本地上传后会在源文件夹生成缓存文件,关键是这些文件还不能移动或删除,其次还有 Markdown 一些语法不支持等,我放弃了这玩意。随后我在 bilibili 看到了 Master lisa 借助 GitHub Page 与 Hexo 搭建个人静态博客的视频,三集视频看完之后,我就准备开始了,这玩意自定义程度太高了,同样也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经过我两天的摸索和折腾,最终还是建好了,之后我把 WorldPress 上的文章再次迁移过来了,同时我还借助 LeanCloud 安装了 Valine 评论系统以便让浏览者在文章下方免登录就可以留言评论。再后来我就在阿里云挑选了一个域名并把原来的 GitHub 域名自定义到我新买的域名,这样一来,这个静态博客就达到基本的标准了。(感谢 Happaddone 以及 lisa,感谢 Hexo、Valine 和 Google)
最新的规划请看这篇文章:Post Arrangement 2020,下面依次是相关入口:
Dawner(请在微信搜索栏输入该名称进行检索和关注)
Dawner(你也可以在浏览器地址栏键入 dawner.top 进行访问,推荐访问此静态博客,目前已迁移至Hugo,也就是你现在所看到的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