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 + memo= ?

flomo 能让你的想法流动起来,使它们有序排列并环绕着你,甚至还会在某刻让你拿起来端详、「迭代」。



◎ 口袋@我是白

上面这个长图是我非常喜欢的插画师 @我是白 的作品,我用到了这篇文章的开头,跟今天要讲的这个 app 有些许关系,这个 app 就是 flomo,最先了解起这个 app 还是在即刻上面,少楠宣布了 flomo 开始邀请内测,于是我点开看了看官网,一些词汇映入眼帘:记录,想法川流,flow+memo,无压力,线索,回顾,持续反馈,PWA,思维周刊,这给我的第一感觉就三个字:「不一样」,这三个字在我这里分量很重,原因你们懂的,其次这些反常规但却非常「对」的文案更让我觉得——"I have to try",于是我便填了申请,进入了等待,谁知邀请链接并没有在承诺的时间内发送到我的 Gmail,我有点着急,用了更加直接的办法,加了少楠的微信,直接告知了邮箱,没错,「原神」们也这么平易近人,注册之后便开始了探索。

第一印象

◎ 这是我写下的第一条 memo

上面这个相当于是我对 flomo 的第一印象,因为我之前也在《便签类app的按序排列逻辑》这篇文章中提及过「锤子便签」和「Google Keep」这两款 app 让我不舒服的地方,但是之后的长时间的使用却让我明白了 flomo 并不适合与它们放在一起讨论。因为我那篇文章里所涉及的两个时间的概念在 flomo 这里有了不一样的设计,要说到底有没有满足我的需求,我想还有一点点自己的「执拗」,所以我就这点先来说说我的看法。

我上段说的「不一样的设计」指的是 flomo 将信息的更改和集成分开了,在 app 里分别叫「编辑」和「批注」,前者是在原 memo 的基础上进行更改,比如说一些 typos,后者则是让你的想法持续「集成」,不断开花结果,或者寻找其他的可能性。

◎ 批注展开页面

那么,这样就完美了吗?(好弱智的问题🤦‍♂️)因为我对时间特别敏感,所以,就算 flomo 能够持续集成想法并记下时间,但是如果是在原 memo 上进行更改,并没有一个最后编辑时间,上面的时间就是「创建时间」,不管是 Notion 还是 Google Keep,他们都对这两个时间进行了明确的标注,让用户掌握最为完全的时间节点,从而对信息的记录有一个更加明确「时间意识」,「时间+行为」是比较让人感到心安的,对我来说是这样。也有可能是我过于偏执了,才会在这些小得可能根本没有人会注意的点上纠结,唉——但是人何尝不是生活在矛盾中呢,人何尝不是一个矛盾体呢?

那么接下来就来说说我开头说的「不一样」的地方,(有点「欲扬先抑」的感觉)

回归本质的记录体验

想象一下,你跟别人说话,这个人就把你刚才说过的内容丢进了盒子里,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担心它们越来越多会导致混乱,那么随手打一个或者一些标签,flomo 会通过代码将同一标签下的东西筛选出来,即便如此,flomo 也做了搜索的功能,因此,你尽管记录就行了,那么每次都要打开 flomo 的 Web app 吗?不,你当然也可以打开万恶的绿色聊天软件,在绑定了帐号之后,真的就像在跟「flomo 记录员」在线聊天一样,你发过去的每一条信息,它都会帮你记着。同时在左侧边栏,一个个慢慢变绿的小方格也清晰地展示着你的「记录」的记录,类似于 Github 的这种「干活量」展示形式在 flomo 这边应该是所记录的 memo 数量,总之,从用户心理上来说,给予了用户其「留存行为」的「小小成就感」,同时也直观地展示了记录量。

记下的内容并没有在睡大觉

回答小标题:它会在每天某个特定的时间通过微信的服务号「冒」出来,让你看到曾经记录的内容,也就是 app 里面的「每日回顾」,这有什么好处呢?人的知识都是不断在累积和重塑的,所以,当你在记录后的某天再次看到它时,你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呢,是否想给它增添点内容呢?是否想推倒重来呢?这一切都在这条 memo 重新「主动」冒出来后给了你重新思考的空隙,就算某一刻你没有时间重新思考,但是 flomo 却不会停下来,它会一直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你的眼前,就像一位从来不会失约的老朋友一样(只要你是 Pro😂,同时从微信服务号每日推送的消息开头的那句「你还记得吗?2020/12/12你曾记录过:……」也可以看出这就是老朋友的口吻😂)你俩总会相遇并碰撞出新的东西的。

◎ 服务号「每日回顾」页面

我们忽略掉的那些字眼

在 flomo 左侧边栏中有一个功能叫做「随机漫步」,但是请注意,记录的 memo 过少,就没办法随机,不是 Pro,更无法漫步,所以在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才能使用「随机漫步」,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有神秘感,但是又不能立即使用,同时为了模拟真实的用户体验,我还像正常那样只记录我想记下来的,所以,数日后,我才正常使用了这个功能。我们上面说过,flomo 的信息联结和组织介质是「标签」,那么标签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分类,也可能是一本书的名字,或者是某个通用的词汇,总之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次出现在你的 memo 中,所以 flomo 就把那些也多次出现在你的 memo 中但是又没有被你加上 Tag 的词语归纳到了这里,直到看见这个页面,你可能才注意到原来在记下的这么多条 memo 里面,竟然有这些多次出现的词汇,哈哈,在我看来,这是多么有「实验性」的好功能啊,这里的「实验性」指的是用户能够在时间的沉淀下看出自己的关注倾向,虽然是一个相同词汇查找归纳的功能(当然背后也有 flomo 自己的独特算法👍),但是用在 flomo 中就觉得这是能让我朋友「哇!」一下的功能。

◎ 随机漫步界面

或许我们都需要分享精神

◎ 分享卡片

互联网的分享精神在 flomo 这里也得到了社区和官方的驱动,官方的 flomo weekly,社区用户在各个平台上自发的分享,让我们知道了其他用户正在利用 flomo 记录什么,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很多于我来说有价值的内容。其实 flomo 的分享卡片在完成的过程中也经历很多次的改造,才最终定下来现在的样式,没有 logo,没有二维码,只有记录者的 ID,记录的天数以及对应的 memo 数量,在我看来,分享卡片这种东西就是要让你的内容以最直观和最简约的形式发布在任何可以上传图片的地方,减少接收者视觉上的干扰或许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期望

以下是我个人对 flomo 的期望,且仅是期望。

  • 字号调大(之前变大,又调整回去了)
  • 如果再编辑过,请显示最后编辑时间
  • 移动端实现 # 联想(其实可以直接在记录前选中该标签页面,输入框中会主动加入该标签,不过这相当于进入了一个二级页面,多了一步)
  • Markdown 语法支持引用和 Italic (之所以要支持斜体是因为英文中是没有类似于中文的书名号的)
  • 标签管理:多选操作、多种排序方式
  • 更优雅的保存分享卡片的方式
  • 小花招:在每次记录完点击「发送」后,屏幕中央出现一个鼓励小动画,并调用手机线性马达。(可能过于花哨了)
  • 能将插件的功能集成到 app 里吗?(比如说 DarkMode)

以上就是我个人这段时间使用 flomo 的真实使用感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使用一下,另外 flomo 的付费计划真的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有风度和温度的产品(不信你自己去看)。另外大家有任何意见和看法都可以通过邮件来与我交流。

注册

如果你还没有注册,可以考虑使用我的邀请注册链接:

Dawn 邀请您注册使用 flomo

致谢

非常感谢 @少楠 老师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