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的意义探讨

电子邮件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更有仪式的通讯形式。

◎ from Unsplash

前言

时间作用于人本身的可观察效果有时很明显,有时很细微,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其加诸于互联网居民的效应。在我看来互联网最大的作用在于连接[1],因为更为「即时」的产品的出现,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的语言系统,我们的对话形式都在发生变化,我们乐于让对话变得与面对面交谈同步,我们不想落后于时间,我们不想看到时间差,我们甚至想立刻看到对方的 reaction,我想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所以这篇文章完全有理由被写出来,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聚焦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邮件的使用。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英语:electronic mail),简称电邮(email、e-mail),是指一种由一寄件人将数字信息发送给一个人或多个人的信息交换方式,一般会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脑网络进行书写、发送和接收信件,目的是达成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信息交互。

这是来源于 维基百科 的解释,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什么是邮件 (mail) ,所以我特意去查查了词典:

mail: the letters and packages that are delivered to you.

那么按照解释我们就可以得知电子邮件传递的信息已经不单单是古代书信以文字为主的形式了,因为是数位化的信息,所以这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音乐等等,那这些东西我们都可以理解为 package,其实再进一步思考,目前现代定义下的「电子邮件」不就像是一个包裹吗,这里面有多种形式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都必须借助于互联网,并由数字设备所承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电子邮件在今天这种即时通信潮流裹挟下的被忽略的意义。

紧密的疏远

曾经我想以这个小标题写一篇被 IM[2] app 所支配的现代网民的困境,但很巧的是,这次可以放到本篇文章中去。

即时的交流有很多适用的场景,但不是全部。我们太沉湎于这种快速便捷的「聊天框」式的对话中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看似非常地紧密,但实则在这虚假的紧密背后更多的应该是内心的掩盖,我们使用快速风靡起来的网络流行语来加入到一场流行内容的消费活动当中,我们不给自己时间,我们也希望对方快速应答,就好像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一样,需要高效率,但事实也确实有这样的走向,微信已经成为了一部分人工作的工具,工作需要重视效率,那么,自然而然地,我们就形成了一种快速处理聊天内容的思维模式。

Connect 的作用不能在技术层面上被过度放大,IM 软体与电子邮件都是在连接彼此,但是方式有所差别,因为消息发出者和消息接收者的可处理时间不同,也就是说对于电子邮件,我们不必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应答并渴望对方也在同样短的时间内做出应答,我自己在发电子邮件时,会思考我写信的目的是什么,接着我会去斟酌语言并使其有一些我所欣赏的仪式,另外我会在最后写明我的期许以及祝愿,另外我心中会有一种隐藏的期望就是想让对方也认真思考并发自内心地回信,这时,我会不那么在意发信与收信之间的时间差,而这些心理感受与想法是我在即时聊天工具中无法拥有的。

数位层面上的仪式感

当我说出以下词汇时,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些遥远甚至是陌生,毕竟我们已经被互联网所裹挟了。

  • 邮局
  • 邮差
  • 信纸
  • 信封
  • 老式邮筒
  • 邮票

当听到这些词汇时,我们可能从语言上觉得并不陌生,毕竟我们会在媒介上看到它们,但是我们基本上已经不再接触它们了。也许是今天互联网极致的便捷让我们在和别人进行交流时,无法再慢下来进行有价值或者有情感的表达了。同时也让我们就算在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看法时,也无法以一种恭敬的态度,以一种礼貌的、谨慎的、不卑不亢的、合理的、清晰的方式来面对别人了。其实我们更应该思考,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兴奋的同时,带走了什么,去思考我们应该通过哪些做法来使自己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能够达到某种自洽。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一些实物的仪式感已经无法再实现了,那么就通讯来说,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被「模拟」出来的仪式感,来进而找寻书信年代所带给我们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素朴的真情。我觉得真情是很重要的,它可能代表着平等、尊重、恭敬与真诚,表现在书信上就可以定义为一种发自内心并走向对方内心的文字物件。那么也就是说,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最核心就是写信时的内心状态以及感受,其他的外在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界面和声音进行模拟。所以要实现数位层面上仪式感,其实就在于改变自己已经被即时聊天软件所驯化的说话方式。

再具体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按照书信的格式进行书写,但也不必全然照搬。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仔细审视我们的语言,以使其达到我上面所说的要求。但是这个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这使你觉得很受鼓舞,很舒畅,那就对了。

放弃工具思维

工具,可以有多种用途,我们不能限于某个巷子中。有些工具是为了更好地创作,有些工具是为了提高重复性工作的效率,有些是为了实现某些连接,但是需要知道的是,站在很多使用者角度,工具永远都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当我们热衷于往一个工具上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时,就难免会陷入到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漩涡」之中,这个「漩涡」一般会让我们越发关注内容的处理,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人的内心感受。

◎ 各种邮件 app

举个例子,就拿邮件客户端这个应用程序来说,其核心功能就是收发邮件,那么基本上每一个应用商店的此类产品都能满足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邮件客户端产品呢?其实它们都是围绕邮件收发这个核心功能进而在内容的处理上找到了不同的发力点,再次需要明确一点,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核心功能之外的内容处理功能的倾向和依赖程度也不同,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因为功能的促使,我们会增加我们所接收的内容的多样性,比如说商业公司的产品广告、个人博客与各种各样的 newsletter 等,可能我们一开始只是想和一些网友进行交流或者反馈,也可能我们只是为了给 HR 发一封真诚的求职邮件,仅此而已,但是你可能会觉得这么好用的自动化分类功能不用又可惜了,那就再多订阅一点 newsletter 吧!这可能就是一种预料当中的心理活动。

放弃工具思维并不是让我们不去用开发者做出来的好用的功能,而是放弃那种被功能所牵制的脆弱的思想,这个过程应该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随波逐流的。

抓住那份真情

我在上面提到过「真情」这个词,这个词在现在的互联网中可能有些虚假,但这不妨碍我们切实地让屏幕对面的人感到真实,感受到真实的情感的流露,感受到真诚的想法的表达,这更应该是个人对个人的。就最近的一件小事来说,reuixiy 应该也是同样的想法,有一次,我为了能够向其请教,给他发了邮件说能否加一下 telegram,reuixiy 是这样回复的:

◎ 与 reuixiy 的通讯

后来想想,如果换作是我,我应该也会这样回复吧!现在,当这篇文章被写出来的时候,我更坚定了这种纯粹的交流方式。我也希望大家更多地采用这种交流方式,更多地去关注并找回附近性,做一个真实的人,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互联网上。

至今,我收到过很多读者给我发来的邮件,有的是指出我的问题,有的是向我告知他/她的存在,有的是为了说出其最近遇到的困惑,有的是为了表达谢意,我认为他们都非常的真诚,在此,再次感谢大家的来信,谢谢你们与我交流,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阅读者能够与我生发交流。


最后,你不妨尝试这样做:

  • 询问一下不经常通过即时聊天工具通讯的好友的邮箱账号并将其添加到邮箱的联系人中
  • 偶尔给他们发一封邮件,写一些有的没的,不管他们是否回复
  • 与你那些同样使用邮件的朋友保持稳定的通讯关系,你们可以探讨问题,可以告知近况……
  • 认真且有礼貌地回复同样如此给你发邮件的熟悉或陌生的朋友
  • 多一些祝福,少一些「指点」

希望你能够通过这一古老的互联网通讯方式找到更多的「真」的东西。


  1. 连接」有两个意思,一是(事物)相互衔接了,二是「使连接」。「联结」的意思则是结合(在一起)。「联结」和「连接」既有相似之处,也各有侧重点。「连接」强调事物头尾相互衔接,事物之间有重合部分;「联结」则强调有一种中间物质将两种事物结合、融合在一起。「链接」是网络中常用的词语,指利用技术手段将网址、文字、图片等与相应的网页联系起来,一点击网址、文字、图片等就出现网页页面。 

  2. Instant messaging (IM) technology is a type of online chat allowing real-time text transmission over the Internet or another computer net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