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字符号在屏幕上的进化
最近几天看了一些有关屏幕字体的博客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屏幕字体的使用有了一些看法,故写这篇博客来进行相关说明和阐释。首先从逻辑上要确定两个方向,载体上纸与屏幕,语言上西文与中文,变化和矛盾穿插其中,但毫无疑问的是:一切都在变得更好!
纸与屏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屏幕字体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因此就目前来说印刷字体的数量还是远高于屏幕字体的。屏幕显示毕竟有它的显著的特殊性:有限的像素、固定的栅格、自发光的光晕现象、线条交叉处的锐度模糊、强反差下的视觉刺激等等。对字体设计而言这些都是客观的局限性条件。而在纸质媒介中设计表现的自由度则大得多。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分辨率屏幕的出现,让更加细致的字体出现在了移动设备的屏幕上,相信大家都还记得 iPhone 4 发布时视网膜屏带给大家的震撼。目前就智能手机设备来说,已经有 2K 屏,有的也支持了 HDR,这对屏幕字体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更好的载体支持。刚才我说到「更为细致」,什么是细致?这就要说到衬线字体(Serif)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就中文字体来举例,宋体就是常见的衬线字体,而黑体则为无衬线字体,两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无衬线字体笔画较为纯净,字形的设计表达中有较少的视觉干扰,这也就是为什么基本所有的设备厂商和 App 开发者会把无衬线字体商用为系统字体,而衬线字体则会在原有字形的基础上多出一些棱角分明的线条,这些线条粗细不一,形态各异,细节丰富,只有仔细查看才能看出。至于这两大类字体各自用在哪些地方比较合适?还是分类来说:
- 对于传统纸质印刷品来说,衬线字体无疑更加合适,细节丰富,蕴含着一种优雅的美感。如果你去查看一些世界名著的权威版本,你会发现他们无一例外的使用了衬线字体。
- 对于电子屏幕来说,就需要再进一步区别开来:
- 对于屏幕像素密度较低和屏幕分辨率较低的屏幕,采用无衬线字体无疑会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 但对于像素密度和分辨率都较高的屏幕,采用衬线字体则会让屏幕内容更有质感,这是毋庸置疑的,请注意:我说的不是个人喜好问题,而是排版质量问题。
- 除此之外,我接下来要说的因素有时候则会从根本上影响字体的选择,那就是内容,比如说你手里握着的是一款屏幕素质非常好的智能手机,但是你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是一篇技术类博客文章,这个时候,博主采用无衬线字体当然是理想之选。但在一些严肃内容「新闻、杂志」或者是传统纸媒的互联网产品「如 web、App、小程序等」中,使用衬线字体会使整个品牌更有内涵。当然生活随笔类的个人博客使用衬线字体也是不错的选择。
衬线字体和无衬线字体哪个更适合长时间阅读?这个问题尚未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明确结论。另外字体的区别也绝非仅有无衬线的区别,还跟很多方面有关,非专业人士这里不再多做说明,想了解的可以参考文末的相关链接。
西文与中文
西文即拉丁语系的书写文字,西方大部分国家的官方书写语言都跟拉丁字母或其变体有关。中文即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无论是从开发难度、样式变化余地还是产权保护方面来说,开发出一款标准美观的中文屏显字体都是极难的,若要开发中文衬线字体则是难上加难。最近几年支持拉丁语系的字体都受到了 Web Font 的推动,毕竟人家就那 26 个字母,我们独一无二的汉字,笔画万千、变化多样、组合丰富,相应的除了大厂「汉仪、方正」有能力设计外,个人只能开发小众的手写体。目前在 Google Fonts 上面官方的标准字体也就只有思源黑体和思源宋体,后者还是 2018 年才开发出来的。
个人认为
我个人认为,在电子设备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类别的电子屏幕参差不齐,因此屏显字体设计是一个是带有明显的对当前显示设备特性或者限制作出适应的一种功能化产品,只不过随着显示精度和细腻度的提高,这种束缚和枷锁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最起码目前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束缚了,但是中文屏显字体的开发仍需努力。